2008年4月13日星期日
骊歌(心情点滴 - 散 文)
“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国家栋梁”。
就要告别了吗?
这四年的风风雨雨,让我们在燕园里经历了青春中最复杂的心路历程。在离别的前夜,我们竟有些伤感:为北大,为自己,也为那些即将逝去的日子,默默且当歌。
我们细细梳理着那些几乎快要迷乱的记忆。未名湖的水光、博雅塔的玄奇,连同北大沐浴着整整一个世纪的精神,早已同我们躁动的心灵浇铸在一起,使我们得以北大人一员的资格,而成为民族新青年的一份子,与我们古老的中国和年轻的北大一道,静静地感受着一百年生生不息的脉搏和遥望此刻远方地平线上新世纪的光亮。
一百年来,为了寻找一个理想中的中国,巍峨的红楼高扬着民主与科学的大旗;从“五四”的抗争到“一二·九”的热情,代代北大人火尽薪传、不屈不挠,造就了从红楼到未名湖一脉相传的悠远的魂魄。学术自由、兼容并蓄的民主校风,曾滋养了几辈中国知识分子崇高的人格精神的魅力,曾为黎明前的中国迎来了马克思主义的曙光,曾作为民族现代化的原动力推动着历史车轮滚滚前进。这是北京大学韵致悠远的美丽精神,更是我们北大人共相拥有的最可宝贵的单薄的经典和绵延的信念。
民主与科学的韶光散落在燕园北大人的身前身后。一代又一代,人们小心地采撷着这一点又一点北大精神的魂。如今,轮到我们上路了:带着母校的重托和叮咛,撒播希望的种子,直到天涯海角。当年从围墙外走进北大,陌陌红尘,目迷五色,我们曾如同一群顽孽的孩子;是母校以她无言的耐心和执着,使我们的心灵永绝于都市的纸醉金迷,进而教我们以责任,令我们的精神家园花果飘香。于是,我们在这胸怀中日复一日地成长,也日复一日地倍感肩头的沉重。
离别的情绪飘在冬日燕园的林梢。漫步在静谧的校园,那里温暖的一切仿佛已经离我们很遥远了。我们站在那熟悉的操场的尽头,在三教通明的灯火中,感觉能够听到四壁如雪的课堂里,师生间心灵的对话。碧草蓝天的图书馆外,我们放飞思想、指点江山。在燕园忙忙碌碌的大道小径上,我们骑着单车去赶某个座无虚席的讲座。未名湖的水清清的、波澜不惊。我们知道,它曾倒影着多少对恋人的倩影双双,以及多少关于爱情的悲剧喜剧。在百年校庆的倒记时碑前,我们悄悄地凝听着母校沉着的心跳;在图书馆新楼如火如荼的工地旁,我们深深注视着母校走向新世纪的步伐。然而,一切都会归于沉寂。北大依旧会沿着她的轨迹悄悄地随着历史的驿车去远方。而我们,也就要远行:以我们年轻的生命,去体验和实践北大美丽精神的魂。
在长长的蛰伏后,我们要走出围墙里的校园,投入到无比陌生而热烈的生活之中去。而后,我们或许会在流沙般的岁月里迷失自己,或许会感到年华的易逝和无常的匆匆。在成堆的老照片里,许多曾经熟悉的往事,也许会沾满岁月的风尘,甚至会因为远离而变得陌生起来。但是,在我们曾经访问过的许多校友中,从白发苍苍的老者到朝气蓬勃的青年,有四个字总是共同的:我们 北 大。那份亲切的感觉,真地藏在每个人的心里,决不会因年华的消逝而湮没殆尽。于是我们明白,只有北大是永不会离开的——因为未名湖和博雅塔便在我们的心里。每当寂寞和无助时,总会有精神里的北大用她非凡的感召力,引我们去沉思过去、把握现在,而走向更加亮丽的明天。
远方新世纪的钟声,如今又催促着一个古老文明的复兴。欣逢百年华诞的母校,从过往遗落的尘埃中抬起她美丽的头来,注视着我们坚定地前行。我们再一次遥望天际那轮喷薄欲出的朝阳:和从前一样,感动生命的真实,感觉希望的悸动,感谢明天的降生。在下一个重逢的明天,属于北大、你和我的岁月或会溢出我们的胸膛,属于北大、你和我的岁月或会填满我们的行囊,但属于北大、你和我的年轻的生命却永远不老。我们将要长歌一路,用燃烧的青春纪念所有关于北大的传说,导航所有属于北大的梦想。
翌日的清晨,我们就要离开。那么,在这个道别的黄昏,且让我们依稀保留下记忆的丝缕,俾使将来我们因之才不会忽而惊觉回忆的朦胧和内心的虚空。尽管未来的日子是那样的未知和飘渺,然而我们终将以不灭的希望,怀着北大所给予我们的真精神,为了明天不再迷失,为了民族不再游走,勇敢地直面未来的沉重,去寻找心灵里永恒的国度。
就要告别了吗?
这四年的风风雨雨,让我们在燕园里经历了青春中最复杂的心路历程。在离别的前夜,我们竟有些伤感:为北大,为自己,也为那些即将逝去的日子,默默且当歌。
我们细细梳理着那些几乎快要迷乱的记忆。未名湖的水光、博雅塔的玄奇,连同北大沐浴着整整一个世纪的精神,早已同我们躁动的心灵浇铸在一起,使我们得以北大人一员的资格,而成为民族新青年的一份子,与我们古老的中国和年轻的北大一道,静静地感受着一百年生生不息的脉搏和遥望此刻远方地平线上新世纪的光亮。
一百年来,为了寻找一个理想中的中国,巍峨的红楼高扬着民主与科学的大旗;从“五四”的抗争到“一二·九”的热情,代代北大人火尽薪传、不屈不挠,造就了从红楼到未名湖一脉相传的悠远的魂魄。学术自由、兼容并蓄的民主校风,曾滋养了几辈中国知识分子崇高的人格精神的魅力,曾为黎明前的中国迎来了马克思主义的曙光,曾作为民族现代化的原动力推动着历史车轮滚滚前进。这是北京大学韵致悠远的美丽精神,更是我们北大人共相拥有的最可宝贵的单薄的经典和绵延的信念。
民主与科学的韶光散落在燕园北大人的身前身后。一代又一代,人们小心地采撷着这一点又一点北大精神的魂。如今,轮到我们上路了:带着母校的重托和叮咛,撒播希望的种子,直到天涯海角。当年从围墙外走进北大,陌陌红尘,目迷五色,我们曾如同一群顽孽的孩子;是母校以她无言的耐心和执着,使我们的心灵永绝于都市的纸醉金迷,进而教我们以责任,令我们的精神家园花果飘香。于是,我们在这胸怀中日复一日地成长,也日复一日地倍感肩头的沉重。
离别的情绪飘在冬日燕园的林梢。漫步在静谧的校园,那里温暖的一切仿佛已经离我们很遥远了。我们站在那熟悉的操场的尽头,在三教通明的灯火中,感觉能够听到四壁如雪的课堂里,师生间心灵的对话。碧草蓝天的图书馆外,我们放飞思想、指点江山。在燕园忙忙碌碌的大道小径上,我们骑着单车去赶某个座无虚席的讲座。未名湖的水清清的、波澜不惊。我们知道,它曾倒影着多少对恋人的倩影双双,以及多少关于爱情的悲剧喜剧。在百年校庆的倒记时碑前,我们悄悄地凝听着母校沉着的心跳;在图书馆新楼如火如荼的工地旁,我们深深注视着母校走向新世纪的步伐。然而,一切都会归于沉寂。北大依旧会沿着她的轨迹悄悄地随着历史的驿车去远方。而我们,也就要远行:以我们年轻的生命,去体验和实践北大美丽精神的魂。
在长长的蛰伏后,我们要走出围墙里的校园,投入到无比陌生而热烈的生活之中去。而后,我们或许会在流沙般的岁月里迷失自己,或许会感到年华的易逝和无常的匆匆。在成堆的老照片里,许多曾经熟悉的往事,也许会沾满岁月的风尘,甚至会因为远离而变得陌生起来。但是,在我们曾经访问过的许多校友中,从白发苍苍的老者到朝气蓬勃的青年,有四个字总是共同的:我们 北 大。那份亲切的感觉,真地藏在每个人的心里,决不会因年华的消逝而湮没殆尽。于是我们明白,只有北大是永不会离开的——因为未名湖和博雅塔便在我们的心里。每当寂寞和无助时,总会有精神里的北大用她非凡的感召力,引我们去沉思过去、把握现在,而走向更加亮丽的明天。
远方新世纪的钟声,如今又催促着一个古老文明的复兴。欣逢百年华诞的母校,从过往遗落的尘埃中抬起她美丽的头来,注视着我们坚定地前行。我们再一次遥望天际那轮喷薄欲出的朝阳:和从前一样,感动生命的真实,感觉希望的悸动,感谢明天的降生。在下一个重逢的明天,属于北大、你和我的岁月或会溢出我们的胸膛,属于北大、你和我的岁月或会填满我们的行囊,但属于北大、你和我的年轻的生命却永远不老。我们将要长歌一路,用燃烧的青春纪念所有关于北大的传说,导航所有属于北大的梦想。
翌日的清晨,我们就要离开。那么,在这个道别的黄昏,且让我们依稀保留下记忆的丝缕,俾使将来我们因之才不会忽而惊觉回忆的朦胧和内心的虚空。尽管未来的日子是那样的未知和飘渺,然而我们终将以不灭的希望,怀着北大所给予我们的真精神,为了明天不再迷失,为了民族不再游走,勇敢地直面未来的沉重,去寻找心灵里永恒的国度。